close

中國時報【神小風】

營隊真是煩躁又迷人的東西啊。身為一個無鄉可回的普通小孩,除非夠自主,否則很難在成長經驗裡避開它;在某個寒暑假,容易被家庭或朋友半推半就的,進到一群同年齡的陌生人之間,一同吃飯交談,靠著營期規矩維持整體感。最後再進到某間學生宿舍裡,躺上因長假而清空的,另一個人的床。燈關了,在黑暗中,陌生和興奮感洶湧而來,促使人在心中吶喊,這三天兩夜一定要得到點什麼才行啊。但就結果醫院電動床論而言,都是錯覺,差別只在這錯覺有沒有被滿足。

是的,這是雙重假期的疊合。打從十四歲起我就在各種營隊不斷漂流,牽過不少人的手跳第一隻舞,夜教時也搭過不知是誰的肩膀,玩過各種破冰團康、小天使小主人以及小熊攻擊,在無數看似創意(但實則大同小異)的遊戲裡找尋一個內向人的生存之道。而團體遊戲最好(也最煩)的地方,是設計一個危急狀態,逼得在場的人得組隊解決,進而讓友誼滋長,大家有話可聊,假夥伴變成真朋友。這是故事的前提,宇宙的通則。簡直是小說了。身為角色一員,無論是核心或邊緣,都應該要努力維持這假象才對。

不,不是假像,是某種想像;想要朋友,想要被認可,想要此刻握在掌心上的名字,回到現實後仍然有效。但我的熱情總是過早發動,又太快熄滅,最後的談心時間只覺疏離,合群額度用盡,自動離開小圓圈。隊輔走過來,軟硬兼施都沒用,最後搭著我的肩膀柔聲說:「如果妳想一個人,那應該待在家裡就好。」

這是神諭。

後來我從一個參加營隊的人變成辦營隊的人,一切便行禮如儀了。因為是工作,便沒有什麼彆扭冷淡的藉口。偶爾覺得自己的熱情也只是某種複寫,我在不知不覺間,將童年遭遇過的某位大哥哥大姊姊的形象,給轉印到自己的身上了嗎?但營隊是這樣的:一旦開始,終點就在眼前了,無論情不情願。這樣「看得到終點」的末日感,莫名其妙地,竟讓我開始喜歡上這件事。

有一個流傳許久的詞叫「營棍」,神有神棍,獎有獎棍,一聽便知不是什麼好話。指那種有豐富營隊經驗,專門來拆台的孩子。因為是孩子,下手往往不新竹電動床知輕重,在遊戲開始前搶先破梗,不斷露出「這我很熟」的態度。碰到這樣的傢伙,沒有一個人會好受。但我每次看,都覺得那是比我更內向寂寞的一類人。他用和常人不同的方式適應這裡。遠比童年的我,有毅力多了。

在某次漫長營期的最後一天,有個女孩來找我。她很安靜,沒有在任何表演的場合上台,也不是我帶的那組。女孩很緊張,聲音很淡,低頭對我說:「我是因為妳才來的。」

那個瞬間,通常,應該要趕緊說很開心什麼的吧。但我忍不住又想,她是不是勉強自己,來適應這樣的團體生活呢?怎麼說都不對。於是兩個人就這樣呆呆的站著。但也是那時,我才發現,人真的會因為某些話語,生出努力的力氣。我在營隊遇電動按摩調整床見的人,都比我了不起。於是忽然很想回頭,告訴過去的自己:快看,我的名字,好端端的被握在她手裡耶。而這,一定也是某種神諭。


D38F456E139C0621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td175j4y5 的頭像
    itd175j4y5

    花式姿態

    itd175j4y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